欢迎访问云开·全站appkaiyun
发布时间:2024-12-20 点此:385次
《发动机预热系统及车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有关“发动机预热系统和车辆.pdf(9页完整版)”的更多信息请在专利查询网站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45)授权公告日期(21)申请号201921379275.5(22)申请日期2019.08.22(73)专利权人地址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大厦五层101室A5-061室北京市顺义区双河街 99 号 1 号 101300 (72) 发明人 杨俊超 殷一光 唐兴宇 徐阳 (74)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代理人 林志晨 邱成杰 (51) Int.Cl。 F01M 5/02 (2006.01) (54) 实用新型名称 发动机预热系统及车辆 (5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预热系统及车辆。
2、发动机暖机系统热水箱通过第一管路与发动机水套流体连接;冷水箱通过第二管路与水套流体连接;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分别设置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中;散热器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三管路的一端通过第一换向阀与第一管路流体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端口流体连通。 ;第四管路一端通过第二换向阀与第二管路流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端口流体连通。第一水泵设置于第一管路内,驱动热水箱与水套之间。流体流动;第二管路内设有第二水泵,用于驱动冷水箱与水套之间的流体流动。本实用新型可大大减少发动机的预热时间,并能在10秒内将发动机油温提高到正常工作温度范围,从而降低车辆的油耗和排放。
3. 放置。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1页 CN 210858848 U 2020.06.26 CN 210858848 U 1.一种发动机暖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发动机、热水箱( 11)、冷水箱(12)、散热器(13)、控制器、第一管路(1)、第二管路(2)、第三管路(3)、第四管路(4)、第一水泵(21)、第二水泵(22)、第一换向阀(31)和第二换向阀(32);热水箱(11)通过第一管路(1)与发动机水套(10)流体连通;冷水箱(12)通过第二管道(2)与水套流体连通。组(10)流体连接;第一换向阀(31)和第二换向阀。
4、第一管路(1)和第二管路(2)上分别设有换向阀(32);散热器(13)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三三条管路(3)的一端通过第一换向阀(31)与第一管路(1)流体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端口流体连通;第四管道(4)一端通过第二换向阀(32)与第二管道(2)流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端口流体连通;第一管道(1)内设有第一A水泵(21),用于驱动热水箱(11)与水套(10)之间的流体流动;第二水泵(22)设置在第二管道(2)内,用于驱动冷水箱(12)与水套(10)之间的流体流动;控制器以及第一水泵(21)和第二水泵。
5. (22)、第一换向阀(31)和第二换向阀(32)电连接,控制第一水泵(21)、第二水泵(22)、第一换向阀的操作(31)和第二换向阀(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暖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排气管(14)、第五管路(5)、热交换室和第三水泵(23)。 ;排气管(14)与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且排气管(14)至少部分设置在热交换室内;第五管道(5)分别与热水箱(11)和热交换室流体连接,以在热水箱(11)和热交换室之间形成循环回路。第三水泵(23)设置在第五管道(5)内。
6、为了驱动流体在第五管道(5)与热水箱(11)之间流动,第三水泵(23)与控制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暖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用于监测所述热水箱(11)内液位的第三断路器,所述第三断路器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器。液位传感器(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暖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用于监测所述冷水箱(12)内液位的第二断路器,所述第二断路器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器。液位传感器 (4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暖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加热器(15)、第六管路(6)、第七管路(7)和第四水泵。 (24);第六条管道(6.
7、)和第七管道(7)均提供加热器(15)与热水箱(11)之间的流体连通,使得加热器(15)、热水箱(11)和水箱(11) 、第六管道(6)和第七管道(7)共同构成循环回路;第四水泵(24)设置在第六管道(6)内,用于驱动流体在加热器(15)与热水箱(11)之间流动。第四水泵(24)24)与控制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暖机系统,其特征在于kaiyun官方网页登录,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2 Page 2 CN 210858848 U 2 中所述的用于监测热水箱(11)温度的装置。流体和电连接到控制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51)。 7.根据权利要求1。
8.一种发动机暖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第五水泵(25),所述第五水泵(25)与所述第四管路(4)连接,对散热器进行加热。驱动流体在(13)与水套(10)之间流动,控制器与第五水泵(25)电连接,控制第五水泵(25)的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暖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用于监测所述水套(10)内流体温度的第三断路器,所述第三断路器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器。两个温度传感器 (52)。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暖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第八管路(8),所述第八管路(8)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管路(5)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换向阀。
9.(32)与第二管道(2)流体连通;和/或,发动机预热系统包括第九管路(9),第九管路(9)的一端与冷水箱(12)流体连通,另一端与冷水箱(12)流体连通。通过第一换向阀(31)与第一管道(1)连通。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预热系统。 2/2 Page 3 CN 210858848 U 3 发动机预热系统及车辆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预热系统及车辆。背景技术0002汽车发动机冷启动时,发动机冷却液和润滑油从较低温度达到正常值的运行过程称为发动机暖机。头发。
10、发动机冷时,如果机油温度过低,机油的粘度会增大,流动性变差,机油在润滑系统中的循环会减慢,导致机械部件的摩擦阻力增加,发动机负荷相应增加。会增加。因此,当气温比较低时,尤其是冬季早上启动发动机时,需要先对发动机进行预热。汽车在暖机过程中,发动机负荷通常比较大,这对发动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影响很大。同时,汽油燃烧不完全,尾气中CO、NO化合物等有害气体含量较高,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增加PM2.5排放,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环境。虽然目前存在一些对发动机进行预热的装置,但这些预热装置的预热效果并不好,无法达到快速、高效预热的目的。
11、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显着减少发动机预热时间并在10年内提高发动机油温的发动机预热系统及车辆。秒。达到正常工作温度范围,从而降低车辆油耗和排放。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预热系统。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发动机、热水箱、冷水箱、散热器、控制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 、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热水箱穿过第一管路与发动机流体连接的水套;冷水箱通过第二管路与水套流体连通;第一次逆转。
12、阀门和第二换向阀分别设置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散热器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三管路的一端与第一换向阀流体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端口流体连通。第四管路的一端通过第二换向阀与第二管路流体连通。管道流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端口流体连通;第一水泵设置于第一管路内,用于驱动热水箱与水套之间的流体流动。第二水泵设置于第二管路内,用于驱动热水箱与水套之间的流体流动。冷水箱与水套之间驱动流体流动;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一换向阀及第二换向阀,以控制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一换向阀及第二换向阀的运转。 。
13. 0005 可选的,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排气管、第五管路、热交换室和第三水泵;排气管连接至发动机的排气口,且排气管至少部分设置于热交换室内;第五管道分别与热水箱和热交换室流体连通,以连接热水箱和热交换室。形成循环回路;第三水泵设置于第五管路内,用于驱动流体在第五管路与热水箱之间流动,且第三水泵电连接至控制器。 0006 可选的,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热水箱内的液位,并与控制器手册1/5第4页 CN 210858848 U 4 电连接。 0007 可选装,发动机预热系统。
14、该系统包括第二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冷水箱中的液位并电连接至控制器。 0008 可选的,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加热器、第六管路、第七管路和第四水泵;第六管道和第七管道均连接在加热器和第七管道之间。热水箱之间设有流体连通,使得加热器、热水箱、第六管道和第七管道共同形成循环回路。第四水泵设置在第六管路上,用于驱动流体在加热器与热水箱之间流动。第四水泵电连接至控制器。 0009 可选地,发动机预热系统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热水箱中的流体的温度,并电连接到控制器。 0010 可选地,发动机预热系统包括第五水泵。
15、第五水泵连接至第四管路以驱动散热器与水套之间的流体流动,控制器电连接至第五水泵以控制第五水泵。水泵的运行。 0011可选地Kaiyu体育下载,发动机预热系统包括用于监测水套中流体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并电连接至控制器。 0012 可选的,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第八管路,所述第八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五管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换向阀与所述第二管路连接。管道处于流体连通;和/或,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第九管路,所述第九管路一端与所述冷水箱流体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换向阀与所述第三管路流体连通。管道流体连接。 0013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装置。
16.发动机预热系统。 001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停车熄火时,第二换向阀导通第二管路,其他管路全部关闭,第二管路中设置的第二水泵驱动水套中的冷液流入冷水箱。当车辆启动点火时,第一换向阀导通第一管路,其他管路全部关闭,第一管路中设置的第一水泵驱动热水箱内的热量。流体流入水套,从而大大减少发动机的预热时间,并在10秒内将发动机油温提高到正常工作温度范围。附图说明0015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发动机暖机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回答。
17、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7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区分,下文中将用于加热发动机的流体称为热流体,将热流体以外的流体统称为冷流体。热流体和冷流体都可以是冷却剂。 2.它们之间唯一的区别是它们的功能不同。 0018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发动机、热水箱11、冷水箱12、散热器13、控制器、第一管路1、第二管路2、和第三条管道。 3、第四管路4、第一水泵21、第二水泵22、第一换向阀31、第二换向阀32;热水箱11通过第一管路1与发动机水套10流体连通。冷水箱12通。
18、第二管道2与水套10流体连通;第一换向阀31和第二换向阀32分别设置在第一管路手册2/5第5页CN 210858848 U 5 管路1和第二管路2中。散热器13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三管道3的一端通过第一换向阀31与第一管道1流体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端口流体连通。第四管道4的一端通过第二换向阀32与第二管道2流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端口流体连通。第一水泵21设置在第一管道1内,用于将水抽入热水箱11和水套10中以驱动流体流动。第二水泵22设置于第二管道2内,用于驱动冷水箱12与水套10之间的流体流动。控制器与第一水泵21、第二水泵22、第一换向阀31、第二换向阀32电连接进行控制。
19、控制第一水泵21、第二水泵22、第一换向阀31、第二换向阀32的工作。 0019车辆正常行驶时,第一换向阀31、第二换向阀32导通分别为第三管路3和第四管路4,发动机水套10内的流体流经散热器13和水套。 10~10秒的循环流量实现了发动机冷却的大散热循环。 0020 当车辆停止熄火时,第二换向阀32导通第二管路2,其他管路全部关闭,第二管路2内设置的第二水泵22驱动水套10内的冷液流入当车辆启动点火时,第一换向阀31导通第一管路1,其他管路全部关闭,第一换向阀31设置在第一换向阀31中。管道1带动热水箱11内的热流体流入水套10,从而可以大幅减少。
20、发动机预热时间可以在10秒内将发动机油温提高到正常工作温度范围。 0021 为了使热水箱11内的热流体的温度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例如80110)并有效地利用发动机的能量,可选的,发动机预热系统包括排气管14和排气管14。第五管。 5、热交换室及第三水泵23;排气管14连接至发动机的排气口,并且排气管14至少部分设置在热交换室内。第五管道5分别与热水箱11和热交换室流体连通,以在热水箱11和热交换室之间形成循环回路。第三水泵23设置于第五管道5内,用于驱动第五管道5与热水箱11之间的流体流动,第三水泵23与控制器电连接。 0022 发动机的废气在排气管14中流动。
21、当热流体通过第五管道5流经热交换室时,热流体可以通过排气管14与废气进行热交换,即利用发动机的废气来加热热流体。在热交换室中。 ,从而保证热流体的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0023 热水箱11可具有保温功能,在车辆停车熄火后35天内仍能将其内储存的热流体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0024 当第一水泵21将热水箱11内的热流体全部泵入水套10后,第一水泵21应停止工作,以防止干吸损坏。为了实现第一水泵21的自动停止功能,可选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用于监测热水箱11内液位的第一液位传感器41,第一液位传感器41与控制器电连接。即,第一液位传感器41检测热水箱11内的液位。
22、将热流体的液位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存储预设的液位值。当热水箱11内的热流体的液位低于预设液位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水泵21停止。 0025 当车辆停放时间过长时,例如超过3天,为了使热水箱11内的热流体的温度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可选地,发动机预热系统包括加热器15、第六管道6、第七管道7、第四水泵24;第六管道6和第七管道7均提供加热器15和热水箱11之间的流体连通Kaiyun下载APP,使得加热器15、热水箱11、第六管道6和第七管道7共同形成循环回路;第四水泵24设置于第六管道6内,用于驱动流体在加热器15与热水箱11之间流动,第四水泵24与控制电连接连接。加热器 15 可用。
23、只要电热丝等设备能够对流动的热流体进行加热即可,本实用新型不对加热器15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制。这样,热水箱11内的热流体就可以在热水器15之间不断循环。通过第四水泵24的驱动将热水箱11和加热器15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 0026 为了提高自动化程度,使热水箱11内的热流体能够更有效地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说明3/5第6页 CN 210858848 U 6,可选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监测装置。第一温度传感器51是热水箱11中的流体的温度,并且电连接到控制器。也就是说,第一温度传感器51将监测到的热水箱11的热流体的温度信息发送至控制器。
24、当低于控制器的某一预设温度值(例如80℃)时,控制器控制第四水泵24工作。当热水箱11内的热流体的温度高于控制器的某一预设温度值时(例如步骤110),控制器控制第四水泵24停止。 0027 在实现大散热循环的过程中,具体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第五水泵25。第五水泵25与第四管路4连接,驱动散热器13与水之间的流体流动。 10.控制装置与第五水泵25电连接,控制第五水泵25的运行。 0028为了提高自动化程度,可选的,发动机预热系统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52用于监测水套10内流体的温度并电连接至控制器。 0029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第二温度传感器52传输水套10内的冷流体的温度信息。
25. 将其传递给控制器。当水套10内的冷流体的温度高于控制器(例如110)的某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换向阀31和第二换向阀32,使得第三管道3连接第四管路4,关闭其他管路,控制第五水泵25工作,实现大的散热循环。当水套10内的冷流体的温度低于控制器的某一预设温度值(例如80℃)时,控制器控制第五水泵25停止。 0030 可选的,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第九管路9,所述第九管路9一端与冷水箱12流体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换向与第一管路1流体连通。阀门31,在某些工况下,即使大散热循环继续运行,水套10内的冷流体的温度仍然高于某一预设温度(例如, 110°C),这需要其他方法来降低它。
26、降低冷却液温度,保证发动机运行稳定性。例如,当第五水泵25持续运转3分钟以上,且第二温度传感器52检测到水套10内的冷流体温度仍大于110℃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水泵25停止工作。换向阀31或第二换向阀。 32导通第九管路9或第二管路2(取决于第五水泵25的运行方向),控制器还控制第二水泵22的运行,将冷水箱12中的冷液泵入冷水箱12中。通过第九管道9或第二管道2进行大的散热循环,降低水套10内的冷流体的温度。 0031 当第二水泵22将冷水箱12内的冷液全部泵入水套10后,第二水泵22应停止工作,防止干吸损坏。为了实现第二水泵22的自动停止功能,可选地包括发动机预热系统。
27、第二液位传感器42监测冷水箱12内的液位并电连接至控制器。也就是说,第二液位传感器42将冷水箱12内的冷流体的液位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存储预设的液位值。当冷水箱12内的冷流体液位较低时,在预设液位值时,控制器驱动第二水泵22停止。 0032 可选的,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第八管路8,第八管路8一端与第五管路5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换向阀32与第二管路2流体连通。在某些工况下,即使大散热循环继续运行,水套10内的冷流体的温度仍然高于某一预设温度(例如110℃)。这就需要通过其他方法来降低冷液的温度,以保证发动机运行的稳定性。例如,当第五水泵25继续超时工作时。
28、3分钟后,第二温度传感器52检测到水套10内的冷流体温度仍大于110℃,控制器控制第二换向阀32导通第八管路8,控制第三水泵。 23的工作是将大散热循环中的冷流体泵入热水箱11中。第一液位传感器41不断地将热水箱11中的热流体的液位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存储预设的液位值,当热水箱11内的热流体的液位高于预设液位值时,控制器驱动第三水泵23停止。 003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预热系统。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发动机预热系统,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可以大大减少发动机的预热时间,并且可以在10秒内将发动机油温提高到正常工作温度。温度范围,从而降低车辆的燃油消耗和排放。 0034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简单的修改。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不再进一步描述各种可能的组合。然而,这些简单的修改和组合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使用说明书 5/5 第 8 页 CN 210858848 U 8 图 1 说明书附图 1/1 第 9 页 CN 210858848 U 9.